环氧树脂灌浆料二次灌浆完成后的检查工作。
在灌浆完毕后,需要仔细检查模具是否有漏点,如果有漏点,一般十五分钟就会发现混合浆料液面下沉,这个时候就需要堵上漏点并及时补浆到要求的液面位置。一般情况下,只要模具没有漏点的地方,基本上就能够保证混合物料很好的固化。另外,用铁锤敲击设备基板以及模具外表面,如发出叮叮声则表明灌浆层密实,如发出咚咚声则表明灌浆层空鼓,发现空鼓后就要用器具将其部位捣实。此外,如果环境温度较低,就需要进行附加保温装置,可以用毛毡遮盖,或者用电暖风辐射热量加热,总之想办法使混合物料的浆面能够保持15摄氏度以上,环氧树脂灌浆料灌浆完成后24小时就可以上强度。48小时就可以进行拆模工作。
环氧树脂灌浆料二次灌浆完成后的表面收光以及美观化工作。
灌浆完成后30分钟之内,混合浆料内滞留的气泡就会浮到灌浆层的表面来,这样造成了表面的不美观,此时就需要进行表面收光操作,用抹灰刀沿着表面轻轻涂抹,将表面的气泡抹破,并使表面的浮浆层平整光亮即可。如果有混合环氧树脂灌浆料浆料粘接到模具上可趁其未固化将其清理掉,从而使混合浆料与模具结合处没有粘连而达到美观效果。
灌浆料
灌浆料是一种由胶凝材料、集料(或不含集料)、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经工厂化生产而成的具有合理级分的干混料。加水拌和均匀后具有可灌注的流动性、微膨胀、不离析、不泌水、有效承载面高等性能。
二次灌浆
二次灌浆是指在地脚螺栓锚固灌浆完毕后,对设备或钢结构柱脚的底板底面与混凝土基础表面之间的填充性灌浆工艺,以满足紧密接触底板并均匀传递荷载的要求。
自重法灌浆
自重法灌浆是指灌浆料在施工过程中,利用其良好的流动性,依靠自身重力自行流动满足灌浆要求的方法。
高位漏斗法灌浆
高位漏斗法灌浆是指灌浆料在施工过程中,当其自行流动不能满足灌浆要求时,利用高位漏斗提高位能差,满足灌浆要求的方法。
压力法灌浆
压力法灌浆是指灌浆料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灌浆增压设备,满足灌浆要求的方法。
有效承载面
有效承载面是指设备或钢结构柱脚底板下面灌浆材料实际接触底板并可传递受压荷载的面积与设备或钢结构柱脚的底板总面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