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空间吸声体结构:
①骨架。作为支承,可以用木筋、铝合金或薄壁钢等。
②护面层。常用穿孔率大于20%、厚度为0.1-1.0mm的穿孔或开缝薄铁皮、铝箔或塑料片。穿孔孔径取4-8mm。
③吸声填料。玻璃纤维材料,并以玻纤布等透气性能良好、同时又有一定强度的材料作蒙面层。在潮湿环境中,也可采用单层或双层穿孔板作吸声层(为增加低频吸收,穿孔率一般低于5%),取代多孔材料。
④吊件。如金属吊耳、吊钩、螺栓等。使用时,各表面均置于声场之中,有利于充分发挥材料的吸声作用。
空间吸声体具有用料少、重量轻、投资省、吸声效率高、布置灵活、施工方便的特点。
空间吸声体与室内表面上的吸声材料相比,在同样投影面积下,空间吸声体具有较高的吸声效率。这是由于空间吸声体具有更大的有效吸声面积(包括空间吸声体的上顶面、下底面和侧面);另外,由于声波在吸声体的上顶面和建筑物顶面之间多次反射,从而被多次吸收,使吸声量增加,提高了吸声效率。通常以中、高频段吸声效率的提高最为显著。
计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材料和结构 常见的空间吸声体由骨架、护面层和吸声填料构成。材料的选择应视空间吸声体的大小、刚度和装修要求而定。骨架可采用木材、角钢、薄壁型钢等。护面层可采用塑料窗纱、塑料网、钢丝网和各种板材(如薄钢板、铝板、塑料板等)的穿孔板,其板厚可取0.5~1.0毫米,孔径可取4~8毫米,穿孔率应大于20%。吸声填料通常采用超细玻璃棉外包玻璃纤维布,其填充密度可取25~30千克/米3,厚度应根据声源频谱特性在5~10厘米范围内选定。
2. 悬挂数量 空间吸声体的悬挂数量应根据吸声体的吸声特性和降低室内噪声(或控制混响时间)所需增加的吸声量来计算确定。当设计采用板状空间吸声体时,若吸声体的总面积相当于建筑物顶面积的30~40%,可使板状空间吸声体吸声的效率达到最佳值。而实际工程中为了满足降低噪声或控制混响时间的要求,空间吸声体的总面积宜取建筑物顶面积的40~50%。
3.悬挂方式 空间吸声体大多悬挂于建筑物空间的顶部,且以离顶吊挂居多。板状空间吸声体可以水平分散吊挂,也可垂直分散吊挂,还可水平、垂直复合吊挂,在总面积相同情况下,降噪效果基本相同。水平悬挂板状空间吸声体的离顶高度一般为房间净高的1/5至1/7左右;若条件允许,可挂得更低些,离声源近些。为了提高悬挂空间吸声体的建筑装修效果,应对空间吸声体的形式、色彩、悬挂方式等进行综合考虑。若使空间吸声体悬挂成一定的艺术图案,并与采光、照明、通风和建筑装修等互相配合,则整体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