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配置资源 提高投资精准性
大数据支撑配电网建设运营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见习记者 白明琴
随着信息管理系统、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等推广应用,电网系统每天都在产生TB级(1TB相当于万亿字节)以上的数据。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大数据技术研讨会”上表示,以数据驱动的大数据方法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将在智能电网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电科院”)院长郭剑波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说,利用智能电网大数据支撑能源系统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电网发展与提升的方向。
“事实上,目前配电网大数据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网公司’)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电科院配电网规划研究室主任刘伟在会上表示,配电网大数据对电网建设运营有着重要支撑作用,未来将会涌现更多配用电大数据应用需求。
电网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配电网建设是推进电网智能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大数据在电网系统应用的重要舞台。因此,配电网大数据应用也成为电网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例如,在国家层面,2015年,国家能源局发布《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国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将不低于2万亿元。如此,如何优化配置资源,提高配电网建设投资的精准性成为行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企业层面,“十三五”期间,为了统筹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变革和创新发展,国网公司制定了包含大数据技术在智能配用电领域应用的规划,并明确要求提高配电网建设投资的精准性。那么,到底如 何才能够解决类似的问题。在刘伟看来,这就需要实现配电网大数据应用。
为了充分挖掘配电网运营规律和准确定位运营问题,中国电科院与国网公司运营监测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配电网运营数据挖掘分析工作。“具体来讲,就是利用配电网全量的明细数据———目前主要是基于2014年整个国网公司配电网的设备数据和运行数据,开展相关的运营大数据挖掘分析。”刘伟介绍,基于配电网供电能力现状,结合“十三五”配电网规划对负荷预测、建设规模投资结果,中国电科院开展了配电网设备供电能力裕度静态和动态预测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分析报告,其中包括指出了中压线路需在“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继续追加投资。
智能配用电大数据是切入点
要想把大数据技术和电网应用融合,中间需要一个有效的关联和结合点。配电网连接了电网和用户,本身又具备大数据分析特征,正是两者融合的有效关联和结合点。配电网系统庞大,点多面广,运行环境复杂,同时直接连接设备和用户,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设备、用户数据等。大数据兴起于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比较成熟的大数据应用是面向用户的大数据应用。为此,从配电网用户切入大数据应用,有更多的经验可借鉴。
目前,如何充分挖掘配电网大数据所承载的价值,分析配电网的运营规律,快速定位配电网运营薄弱环节,已经成为支撑配电网规划、建设、运营、改造、接入等关键环节,而这些正是智能配用电大数据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选择从智能配用 电大数据切入电网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国电科院大数据联合攻关项目部副主任王晓蓉表示。
王晓蓉认为,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不确定性的能源主要是接入配电网,新电改也更多是从用户侧驱动配电网改革。因此,配用电是应对新能源革命和新电改的第一战场,需要以全新的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应用方法面对挑战,而打造智能配用电大数据应用便是应对良策之一。
数据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随着配电网建设不断推进,将会涌现出更多的智能配用电领域的大数据应用需求。在一流的配电网建设运营方面,大数据应用前景广阔。为此,近年来,中国电科院开展了包括优化配网、资源配置、资源协调、配变发展、负荷发展,以及优化配电网投资方向,改善层级投资均衡性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极推动相关评价标准制定,引导配电网有序协调发展。
但现有配电网大数据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数据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需要大力提升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质量及数据融会贯通的质量。这是基础性的工作。否则,后续工作将会遇到巨大障碍。”刘伟认为,同时需要加大前期理论和需求研究,注重大数据平台与业务应用需求结合。例如,通过对业务深入理解,中国电科院目前正积极配合国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开展面向供电可靠性的大数据挖掘工作,旨在解决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关键参数,优化并建立参数库,提升配电可靠性评估优化水平。
河南中铁电气有限公司